折扇都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?
(一)扇形
扇形是指折扇的整体外形,好的折扇应该扇聚头紧聚,扇尾紧收,整体清秀,像梭子一样;扇骨平整,打磨干净;两片主骨在扇尾应是平行,主骨薄厚一致,小骨薄厚均匀不涩手;扇聚头制作精细;就整体来说,如今苏州工和杭州工在扇形上做的最好。
(二)扇骨材质
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用“竹木牙角”四字概括。谨介绍代表性的几种,供参考。
1、湘妃竹
湘妃竹,斑竹的一种,是制扇材质的上品。好成扇价格不菲,有“一寸湘妃一寸金”之说,大材少见。最好的湘妃竹产自湖南的九嶷山,稀少难寻。九嶷山的湘妃竹,竹上均匀清晰地铺洒有红或褐色的斑痕,迹似泪珠或指纹或落雨,竹底蜡黄细腻干净,是天地间少有的吸风饮露的灵物。而福建等省产的湘妃竹,底色灰淡,纹路轻浅,品质不如上者。应根据竹材的产地,竹底子的色泽和脏净,斑纹的形状,颜色,显浅,多少和死活,竹材的润度和大小来判断优劣。最近几年有缅甸产的草湘妃出现在市场上,其产量大,竹底灰暗,斑纹死板色差,不可为收藏之用。
2、梅鹿竹
梅鹿竹,斑竹的一种,次于湘妃竹,是制扇材质的上品。其特点是斑纹相连,较圆,斑纹外轮廓色深明显,斑心发白。
3、凤眼竹
凤眼竹,斑竹的一种,次于湘妃竹,是制扇材质的上品。其特点是斑纹不相连,较扁,颜色一致,呈褐黄色。
4、紫竹
紫竹,是制扇材质的中品。其通体紫黑,光润,节短小,难寻制扇之良材;偶有节长干粗色紫深且色泽均匀者,较珍贵。应根据竹材的色泽,润度,纹理的平直和尺寸大小来判断优劣。
5、棕竹
棕竹,又称桃丝竹,是制扇材质的中品。虽名为竹,实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植物,难有大材。其黑黄斑驳而有光泽,细腻致密,硬而韧。应根据竹材的润度和大小,表面黑丝的多少来判断优劣。
6、罗汉竹
罗汉竹,又称佛肚竹,是制扇材质的中品。罗汉竹与一般竹子的不同之处,是竹结较细,节间短而膨大,好似弥勒佛之肚,又好似叠起的罗汉,故此得名。应根据竹材的润度和大小,竹节形成好坏来判断优劣。
7、玉竹
玉竹,是制扇材质的下品。是将老毛竹经过水磨抛光擦蜡而成,温润如玉,有灵透光熟之感。应根据竹材的色泽,纹理的平直和润度来判断优劣。眼下玉竹折扇很兴,名人做得很“多”。但客观地说,徐先生以及王健先生,胡国富先生等制扇师傅水平算好,但非最好,苏杭名师大有人在。
8、油竹
油竹,是制扇材质的下品。是将老毛竹经过油炸加工成黄褐色而成,如旧竹之样,古朴大方。应根据竹表是否粘手,竹材的色泽,纹理的平直和油润度来判断优劣。
别的质料
除了多见的竹子以外,如今商场上也有很多不错的木质扇骨。
1、檀香紫檀
檀香紫檀,即小叶紫檀,是制扇材质的上品。木材颜色沉稳大气,有甜香味,密度高,鬃孔细密且长,木纹为绞丝状。注意要让扇骨颜色均匀地变深,应根据用料多少,鬃孔金星多少和密度的高低来判断优劣。
2、降香黄檀
降香黄檀,即海南黄花梨,是制扇材质的上品。木材表面荧光极强,光滑如绸缎,木纹变化多,鬃孔细小且少。若是老料早已无辣味,而是降香阵阵,沁人心脾。应根据用料多少,油润度和密度来判断优劣。
3、老山檀香
老山檀香,产于印度,檀香中的极品。这是制扇材质的上品,是任何人工合成的香精,香水都无法与之匹美的纯天然名贵香料。檀香有老山香,新山香,雪梨香,地门香之分,后三者或香味刺鼻,或隐隐难嗅,其木纹明显,少粗长大材;惟老山者色黄,材大且直,表面光滑致密,如婴儿之肌,木纹难以得见,油性大,香气甜美,醇正幽长绕于脑内。应根据香气和用料多少来判断优劣。
4、乌木
乌木,是制扇材质的中品。为木制折扇常用之材。这里指的是柿树属植物,而非阴沉木。木料乌黑或栗褐,木纹明显或不明显,鬃孔较小,有淡淡香气。应根据木料的颜色和密度来判断优劣。
5、鸡翅木
鸡翅木,是制扇材质的下品。因为有类似“鸡翅”的木纹而得名。其在红木中属于比较漂亮的木材,鬃孔明显,有微香气。应根据木料密度和木纹死活来判断优劣。
6、蛇纹木
蛇纹木,是制扇材质的中品。其木出材率低,少有大料。因木料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和花纹,故称蛇纹木。其木纹明显,鬃孔细长,有微香气。应根据用料多少和黑色斑纹的形样多少来判断优劣。
7、黄杨木
黄杨木,是制扇材质的下品。其生长缓慢,木料细腻,鬃孔几乎不见,有淡香味。因其木料很脆,故很少用来制扇,只做折扇装饰之用。应根据木料密度和用料多少来判断优劣。前年曾见过一把一尺竹节头黄杨木折扇,当时没觉得少有,只是看其粗笨。等缓过神来时,已被一北京人收入囊中,至今遗憾。
格外质料
1、象牙
象牙白腻如玉,有很强的光泽和弹性,宜于施雕,是扇骨材质中最为名贵的。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。牙制折扇工艺难度大,想做把清秀的扇骨并非易事,如今苏杭也没几个师傅能做得好牙扇,故收藏价值极高。
象牙扇骨存世较多,以九寸以上的大扇为贵,犹以十六档、十八档牙骨最为收藏家看好。具有精美雕工的象牙骨更是价值连城。九档、十一档日式牙骨因大骨较窄,价格相对偏低。象牙也可做小骨,为了省料,常将穿入扇面部分易为竹子等其他材质。牙骨也常与乌木、紫檀相配使用,形成颜色反差,从而带给人视觉上的变化与美感。象牙折扇应注意防止变形或产生雀丝,根据用料多少和产地以及质地判断优劣。
2、兽骨
一般是指牛骨和骆驼骨。经过漂白、磨光、上蜡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的扇骨,粗看上去与象牙骨相仿,因而常被不识货者认作牙骨。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分辨二者的区别。象牙细腻光洁,可用肉眼观察到美丽的天然牙纹(“人”字纹或网状纹)。兽骨即便经过磨光处理,依然赶不上象牙光洁,且表面布满了微小的砂点和鬃眼,俗称“骨眼”,这是骨料的特征。此外,兽骨的比重小于象牙,掂在手中有轻、飘之感,而象牙在手中掂拭则有重压感。
3、玳瑁鳞
玳瑁是一种大型海龟,产于我国黄海、东海、南海及热带、亚热带沿海。以其背甲制作的扇骨称为玳瑁骨,质似牛角,平滑光洁,有呈半透明状的褐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花纹,是制扇材质的上品,呈鲜艳的黄褐色,泛红。其晶莹剔透,花纹美丽,少有,易蛀。玳瑁鳞不大,熔点低,故制作时需要将鳞片烫软拼接再加工。应根据用料多少和质地来判断优劣。
玳瑁骨有一定韧度,常用做小骨,并与象牙大骨相配,雍容华贵,在清代十分盛行。
(三)扇骨尺寸和档数
扇骨的数目称档,档数的变化很大,从最少的9档起,有11档,12档,13档,14档,16档,18档,20档,22档,24档,30档乃至40档不等。档数的计算,是主骨与其间的小骨一并算入。骨子越少,如9档扇,11档扇,其折扇排口越大;骨子越多,如30档,40档扇,则折扇排口越小。
16档扇骨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规格。扇骨长约30至32厘米,称九寸或九寸五扇骨。16档扇尺寸适中,展开后呈140度左右,视觉舒适,使用方便,获得了最为普遍的赞誉。
18档扇在1949年以后才流行起来。
20档、22档、24档几种规格的扇骨尺寸较小,长度在16厘米至24厘米之间,俗称7寸或八寸扇,皆为坤扇。古代部分文人闺秀喜欢使用20档以上的坤扇,打开在90度左右,颇为纤巧。
30档和40档扇为工艺扇,展开后可形成180度角,扇骨短而窄,收藏价值不高。
对于收藏来说,木质扇骨和动物质扇骨的尺寸和档数对收藏影响不大,但是收藏竹质扇骨,则折扇排口越大越好,因为这类材料能做折扇的大材不多,(不光指竹宽,也制竹节间长。这里不包括市场上几十块钱粗笨的毛竹制商品扇,只指适合收藏的高端竹材),或是未成材已被砍伐,因而市场上并不多见,有很高的收藏价值。
(四)扇聚头造型
扇聚头造型样式很多,主要有方头(平头),古方头,尖头,马牙琴头,和尚头,梅花头,琵琶头,茄子头,宝瓶头,玉兰头,葫芦头,竹节头,鼓头,荸荠头等,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。但就工艺来说,和尚头,梅花头等这类圆样扇聚头工艺比其他扇聚头工艺复杂,因此这类扇聚头比其他同等不同头的折扇价格要高出一筹,收藏价值更高。
直式方头扇
造型极简洁,为一长而窄的梯形,是最早出现的式样。用名贵材质如象牙、紫檀、乌木等做扇骨时,多选用此种式样,以求充分利用材料。民国年间生产的直式方头扇有“仿古雅扇”之称。
和尚头
此款式也叫圆头或大圆头,早在明代就已流行。因扇骨聚头处以扇钉为轴心成一圆球状,看似和尚头而得名。这种式样多见于十六档以下的大扇。和尚头大多由一种材料聚成,也可在两侧加扇钉处镶两片异质材料,如竹骨镶紫檀、象牙、玳瑁等。和尚头扇骨一般较同等材质的扇骨价格高出一等。
(五)扇面品质
说骨为骨,而面为魂,魂骨相合,乃一扇。扇面常见的有矾宣面,绫绢面,撒金面,泥金面,棉纸面等很多种。
绫绢面用得少,多为工艺扇扇面;绵纸面黑,透光,多以棕竹为骨,用金泥在棉纸面上书心经,绘罗汉图,为僧人而有;泥金面,通体泥金,正反面分别绘以工笔牡丹及梅花,在配八寸三十二档扇骨,是戏曲艺术中女性常用之物。
我们收藏扇子,最常用的是矾宣面,其次是撒金面。扇面是消耗品。如何判断扇面的品质呢?有句行话叫“扇面好不好,就看防水牢不牢”,好的扇面可以当半把雨伞使用。带绘工的扇面如何判断收藏价值,需要考虑扇面质量、作者、年代、题材、绘画方式等多个方面。
传统手工制作折扇步骤[page]
一.制作扇骨
1、选料:选用生长6-8年以上,直径在10公分左右形体较直的竹子;
要点:高档扇所需要的竹子,从锯断竹根后,竹子就不能落地了,要靠人工一根一节地背下山来,以免碰坏竹青,形成以后扇骨的黑斑;
2、锯筒:根据扇子尺寸,锯成各种尺寸;
3、劈片:即开边骨和小骨;人工劈片一般可取4-5层片料;
4、煮料:除去竹汁,并加入防霉剂、双氧水等,防止以后扇骨生虫和长霉;
5、晒干:晒干后贮藏起来备用;晒干的目的是:晒干后的竹骨不容易变形;
6、泡料:将晒干后的备用扇骨浸泡约7天后使用,此时的坯料即不变形又利于动刀;
7、钻眼:钻边骨和小骨眼后用竹钉钉起来;要点:此道工序很重要,关系到成扇后的扇子是否开合自如,也关系到扇子各部位的比例,俗称“锆眼定位”。
8、分料:边骨和小骨料上各写或烙上印记;
9、吐钉成串;
10、拉料:对小骨先拉青后拉黄;
11、晒干或晾干备用:对于准备做全玉或是白玉的扇骨,绝对不能暴晒以防边骨出现裂纹,降低产品档次,只能晾干;
12、刮皮:用专用刮刀轻轻地刮去竹衣;
13、二选料:将坏边、翘头、毛刺头、有黑斑点的选出,做为次一级的产品坯料;
14、再浸泡:这次只要稍微浸一下就可以,以保持些微的水份即可;
15、镶边骨:形成扇子的大小头;
16、取边:确定边骨厚薄宽窄;
17、磨眼:有特制工具打磨锆眼,以利于扇子跟扇钉之间运转自如;
18、固定边骨;
19、刀边:削去扇头、边板粗糙部分,大骨进一步成型;这是做扇工艺中最费劲的一道工序;
20、扯尖:确定小骨的宽窄厚薄,小骨削出尖来,并确定河口位置;
21、刮棱:将大小骨部位的刀痕去掉;
22、三选料:青黄两分,确定扇骨的内外、正反朝向位置;
23、刀料:一把刀10把扇子的扇骨;
24、写码:用刺锉或是色彩笔分别按每次刀料不同分别写上编号;因为,手工的产品不能确保每次刀料都能一致,所以为了不致于弄错就有必要写上编号;
25、套扇边;
26、铲小骨;
27、锯头;
28、锉头;
29、对码:将写有码号的扇骨配在一起;
30、铲梢:铲小骨梢、去大骨梢,这是岳州扇中技术较为重要的一环,全靠手头掌握分寸;
31、掸边:若不掸边,则小骨边不够圆润,容易划破扇面;
32、扎梢;
33、吐料钉;
34、收棱;
35、成型:将扇子两头青面进一步除去,并将扇子成型为梭子型;
36、磨棱:磨去刀痕;传统磨法用节节草、砂叶等,现在多用砂布,但精品岳州扇要用五倍子等中药配成独特配方带药水来磨,这样磨出来的扇骨会有一种磁面效果,世称“水磨骨”;
37、磨青成黄:用水磨进一步细化磨工,磨后晾干,不能暴晒,10天左右扇骨开始变成谷黄色,时间越长其黄色愈深越具仿古效果;
38、抛光:用川蜡(又称虫蜡)抛大骨棱口和小骨排面,让扇骨进一步光滑圆润;
39、烘边:烘边传统方法是用木碳火烤,是将大骨烘成弧型,目的是使扇子的收口紧扎,烘边好的扇子自然成“梭子”型;
要点:烘边时只能烘黄蔑的一面,青面不能烘烤,小骨也要烘烤,目的是烘过后的小骨紧扎、伏贴;
40、数料:进一步将残次品与多余的大小扇料剔去;
41、对号:配边骨,找码配小骨,配好后一支支用线或布裹好;
42、换锆:高档扇用牛角丝、中档扇用铜钉、低档扇用铝钉、次品扇用塑料钉;
43、捏锆:用捏锆钳在碳火中烧热,两面挤压牛角丝钉,并旋转磨光;
要点:掌握火候、温度;
44、包装:这点也很重要;高档扇只能一把用绵纸包裹,如果两把或几把包在一起的话,扇骨相互碰撞、摩擦,容易损坏扇骨,用绵纸还有一个目的是防潮。
做扇面
45、开料:选择所需要面料或宣纸或真丝或绢面,配上相应的尺寸模板开成扇型面料;
46、上矾:对宣纸而言,隔墨矾要上,正反面都要上矾;上矾的目的是为了使宣纸面平整、挺刮;
47、灰托:用装裱纸裱一次宣纸;
48、一次镇墙;
49、打浆糊:这关系到扇面的结合是否牢实和平整;
要点:首先面粉要精粉,不能差,其次最重要的是搅拌,传统精品打浆糊的搅拌次数是4000下,只在在这个次数上,水跟在面粉才是最佳的粘合度;
50、切条:切贴小骨条和圆边条;
51、裱面:先是贴条;贴条的用途是用来穿小扇骨的;
52、二次镇墙:这次是将裱好面的扇面粘贴于墙上,目的是为了让扇面在墙面上的自然干燥过程中,产生的收缩作用,以让扇面进一步绷得平整。
53、特殊扇面处理:加上云母片或是金粉、银粉后的扇面各具不同的美观效果;
54、下墙;
55、扇面绘画或是题字;
56、起腰:这步关系到扇面图案文字是否水平或倾斜的一个重要步骤;
57、折带;
58、切头:高档扇要一把扇骨套一张扇面来切,不然吊口位置会不齐;
59、圆边;
60、打通钎;
61、上面:把扇骨穿进扇面;
62、搭边;
63、上插板:目的是让扇面跟扇骨充分结合成型;
64、刮边:把边骨上多余的扇面部分剔去;
65、质检返修;
66、做扇套;
67、上扇套.
标签: 折扇都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 传统手工制